6
领益智造 Lingyi iTech

领益智造 Lingyi iTech


Micron Masthead

领益智造:C位新加坡 引领制造老将华丽转型

自2003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国内崛起了一大批从事原始设备制造OEM的企业。但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壮大,不少OEM企业纷纷寻求转型至原始设计制造ODM。这样的转型意味着制造企业的“打法”升级:从以价格优势为主的模式,转变为以“自主研发、设计、生产工艺为核心能力”的模式。这样的升级,不仅能为企业在产业赢得更多主动权,并且成为客户未来产品设计、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上述的成长轨迹对许多以OEM起家的制造企业来说并不陌生,成立于2006年深圳、现在已经是上市企业的领益智造便是典范,而领益智造与新加坡的故事正是从这一制造老将的“转型”开始。

出海缘起:业务升级的内在需求
2018年,领益智造开始寻求从OEM到ODM的转型,即不满足于仅为客户生产代工,而是将原始研发与设计纳入业务能力当中,寻求更自主、独立的发展模式。

在此之前,领益智造的主营业务为核心器件的制造与模组,包括线性马达、无线充电、充电器、软包,配件、键盘、散热模组、5G射频器件、结构件等;相关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车载工控、智能安防、智能穿戴、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车、医疗、航空航天等领域。

除了遍布国内的足迹外,在德国、韩国、芬兰等国家设有办事处,在印度、越南、巴西等国家设有生态基地,已然是国内的龙头制造企业。业务的升级需要企业核心团队能力的扩大与提升,因此,领益智造从决定转型之日起,便将寻求国际化的技术与管理人才提上了日程,而新加坡,作为群贤毕至的国际化人才之都,此时映入了领益智造新加坡CTO兼副总裁徐志文的眼帘。

“我们发觉进入到ODM以后需要一个国际化的团队,要有跨国沟通的语言能力、国际化项目管理和全球布局的能力,所以我们决定要到国外去”。徐志文在采访时分享道。作为亚洲大都会,新加坡的人才竞争力有口皆碑——2020年全球人才竞争力榜单中,新加坡排名第一;国内的高校代表新加坡国立大学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排名分别排名亚洲第一、第二和世界第十一、第十二。高校与人才的骄人成绩与新加坡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密不可分:从1965年建国开始,新加坡政府便推行双语教育,在这样的方针下,新加坡本地人才至少熟习两门语言,除了英文和普通话外,还深谙区域常用的马来语与泰米尔语;此外,教育一向是新加坡政府的主要支出项目,即便在疫情时期,教育经费依然占据了新加坡政府年度预算的前三。在政府、高校的共同努力下,新加坡的国际化人才或许已经成为一张“名片”,持续吸引着怀揣出海梦想的企业,并且为它们的海外成长之路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徐志文透露,领益新加坡目前已经通过南洋理工大学招募了若干核心团队成员,其中硕士、双硕士人才素质优异。得益于国际化的教育背景和前沿的技术素养,新团队的技术素养和管理能力都为领益在区域内大展拳脚做好了准备。

有趣的是,徐志文本人就是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他毕业于英国思克莱德大学制造工程系,博士研究生学位,在加入领益智造之前,曾在新加坡制造技术研究院(Singapore Institute of Manufacturing,简称SIMTech)担任高级科学家。他于2018年加入领益,作为公司CTO,他引进了技术专家,并且在公司从OEM到ODM的转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今,徐志文还负责牵头将公司版图拓展至新加坡和更大的区域市场。值得一提是,徐志文在SIMTech的工作经历也为领益智造后来寻找本地生态伙伴提供了思路。可以说,徐志文与领益新加坡的关联,便是新加坡人才在中国制造企业出海中扮演关键角色的栩栩如生的案例。

高瞻远瞩:“我们来新加坡是为了招募人才,实现国际化管理”

沟通优先——第一个海外总部:

如果说国际化的人才储备是新加坡吸引领益智造的最初动因,那么更深层的吸引力或许在于人才以外的商业生态,其中,新加坡的“总部经济”是吸引领益智造的另一个关键因素。转型为ODM制造商后,领益智造发觉:很多国际大客户的总部、采购团队以及研发中心很多都设立在新加坡。倘若领益智造能将其海外第一个总部落在新加坡,那么与客户的对接、国际项目的推进以及研发团队之间的沟通则会便利许多。

领益智造的洞察是准确的。2018年怡安和毕马威的独立研究显示,与其他主要亚洲枢纽相比,新加坡聚集了全球500强企业最多的总部职位;46%的各行业的企业均将其亚太总部设立于此。对企业来说,高密度的总部、卓越中心和研发中心,意味着企业能与关键的合作伙伴和决策者进行战略对话,协助他们迅速发掘前沿的解决方案,更迅速地满足客户的需求。作为集团的第一个海外总部,领益新加坡承担着与关键客户和研发团队对接的重要职能,而高效的沟通更是开展业务必不可少的因素。“电话会议永远不会比面对面的商讨更有效。” 徐志文在采访中分享道。 

从长计议——中长期研发中心:
除了与客户更加紧密、高效的互动和沟通外,新加坡还为领益智造带来了举足轻重的生态的伙伴,为其转型后的研发能力注入了蓬勃动力:领益在新加坡成立了研发中心,致力于应用于新材料的研发与创新。该研发中心联合了南洋理工大学与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gency of Singapor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简称A*STAR)在的专业力量,是领益智造唯一一个以“中长期研发”为目标的中心,区别于领益智造其他研发中心“以项目为导向”的短中期研发。这样差异化布局的原因值得玩味:“成为世界知名的企业需要国际化的人才库,(有了)不同的文化、科研、学习背景,研发的内容才会多样化。南洋理工大学和A*STAR在(新材料研发)上的研究质量和团队质量都非常强”。徐志文在采访中分享道。此外,他还透露,领益新加坡研发中心的内容不同于其他中心以满足客户现存需求的“快攻快打”,而是专注于前沿创新,研究的产品“在未来一两年都不一定会用到”。

多元的人才库、强有力的生态伙伴支持让领益智造在新加坡顺利打开局面,甚至并未遭遇出海企业路上常见的“水土不服”。徐志文透露,领益智造研发团队内部的沟通十分顺畅,来自新加坡、中国与德国、爱尔兰的同事时常连线,进行技术探讨,这已经成为新加坡公司内部的“新常态”。除了得益于人员本身的高素质和研发语言的统一性外,另一不可忽视的因素或许要归功于新加坡自身兼容并包的人文环境——同中国类似,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在这里除了华人外,还能找到马来族、印度裔等其他民族的人群。这样平和、包容的社会环境,或许在某种程度上为出海企业在管理团队与运营时,提供了“润滑”的作用。更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长久以来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和保护也是吸引领益在此大胆创新、致力研发的一大“引力”。“说到为什么选择新加坡,我想还有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徐志文在采访中分享道。有目共睹:世界经济论坛2019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新加坡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全球排名第二,亚洲第一。新加坡知识产权局以高效而闻名——企业最快可在6个月内申请到专利;广泛的知识产权网络也为企业在其他国家申请知识产权时缩短时间成本。

作为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徐志文深谙新加坡在区域内的地理优势、在产业内的研发优势,以及在国际竞争中的人才优势。在采访中,徐志文直言不讳:“我们来新加坡并不是为了税收优惠”。这或许与徐志文对制造业出海和转型的洞察不谋而合——在他看来,如今的制造企业出海,应当转变“低成本”优先的思维方式,而首先考虑“先锋团队”和“先行成本”。这一点不难理解: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依赖单一市场的经营模式难以为继,想要寻找完整的生态链便需要走出国门。而对制造企业来说,“完整的生态链并不是单一的生产制造……也包括国际化的人才队伍、研发和管理。”徐志文分享道。

焕然一“新”:“对领益新加坡无限期望”

2021年是领益新加坡的元年。尽管在招募团队时花费了些时间,领益智造在新加坡的开局依旧称得上十分漂亮——团队成员能力过硬,合作伙伴鼎力支持。当谈及对新加坡公司的未来计划和期望时,徐志文胸有成竹:“对新加坡团队有无限期望。”据他透露,承担着海外总部与研发中心双重职能的领益新加坡,未来将成为一个“敏捷、灵活且活力的平台”,为领益智造在区域的其他分部如越南、印度输出管理人才,成为海外分部的“指挥中心”,负责管理领益智造所有的海外制造基地,并且力求本地化管理。

这样洞见和信心与新加坡经济发展局(Economic Development Board,简称经发局EDB)在领益智造出海历程中的扶持不无关系:“在和经发局EDB的几次沟通当中……他们给到了很多建议,在成立公司时便很顺利。“徐志文透露,领益智造本打算仅在新加坡设立海外总部,而在与经发局EDB的几次接洽和沟通后,厘清了自身的需求,并且挖掘了新的可能,即除海外总部以外,集团还将在新加坡设立研发中心。这也是领益智造回顾自身出海历程时的心得:“在出海之前,需要尽早厘清自己的需求,明确‘里程碑’。”

除了对新加坡公司信心满满外,徐志文也看好制造业在东南亚的发展前景。如他所言,东南亚是一个政治稳定、文化与商业生态多元的区域,并且连结了亚、美、欧三大洲,是潜力无限的中心点;就产业而言,新能源汽车或许会在这样的区域市场中改变游戏规则。领益智造敏锐地觉察到了这一趋势,并且已然在越南有所部署,在未来,领益智造将着眼于东南亚市场,挖掘更多新的契机。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领益新加坡将成为中国制造企业出海的标杆,并且在区域乃至全球竞争中书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参考链接:

1. NUS Centre for Future-ready Graduates – 招募工程师信息

2. 领益智造2019年年度报告

3. 领益智造官网

4. 早报:QS全球大学排行榜 国大南大保持亚洲前两名位置

5. About SIMTech - ASTAR

6. IPOS- Singapore Global Innovation Ranking

企业风采

Wechat

扫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企航新加坡” 或微信搜索BusinessSingapore 获取最新信息